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且大多数国家将英语作为他们的第二母语,所以总的来说,英语方面的翻译就显得大众和简单一些。在我们中国,英汉互译并不算什么难事,然而谈到小语种的德语方面的翻译,圈子一下子就缩小了很多,而且汉语与德语的互译有其与英汉之间互译不同的特点。
本人这几年供职过不少大型翻译公司和外企,最后选择在武汉九重歌翻译公司担任德语翻译审核总监.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稿件各式各样,涉及的行业也是多种多样.笔者觉得,作为一个译者,要深入学习,与各个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笔者将多年翻译经验所得进行总结,得出一些认识,希望能对同行翻译者有所帮助。
积极利用各种网络工具 德语词典、工具书在中国还远远没有英语那么完善、齐全。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就要积极寻找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网络资源。电子化的德汉汉德词典,在国内还很少,目前上海炜恒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姆通译德汉汉德词典词汇很丰富。一些从国外带回来的电子词典词汇量也较大,但却是德英英德词典。如果德语译员有较好的英语基础,那么德英英德词典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有不少专业生僻的词汇如果在德汉汉德工具书中没有,通过先转换到英语,然后从英语转换成德语,这也是一条不错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互联网是一种很便捷的查询工具。搜索门户网站如百度、 Google等几乎是无所不包,例如有个关于国际发展援助的稿件,里面提到许多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缩写名称。虽然这些名称是国际通用缩写,如果译员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也不一定都熟悉。在网上搜索就能很快找到对应的中文解释。这些国际通用缩写也没必要记在脑子里,因为缩写字母本身没什么意义和规律,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网络在线词典也有些是不错的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同义词是“灵活”。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处理翻译遇到的难题,对一个译员来说意味着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同时可以借机积累词汇和扩大知识面。尤其是把中文翻译成外语时,在网络上查到一个单词,顺藤摸瓜,从一个单词可以收获一篇文章。例如做财务会计报表翻译,由中文翻译到德文,有很多会计术语,比如自己脑子里有Bilanz (资产负债表)这个词,先在google上查Bilanz(关键主题词),也许就会找到一张德文会计报表,不管中文德语,会计报表大同小异,专业术语差不多。此时你得到的是一本相当对口的德语参考书,那你的翻译就事半功倍了。将所找到的德文报表保存,作为模板,以备不时之需。
与同行合作 人的能力、思维各异,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大型的翻译项目,时间紧张,这就需要与同行译员合作。不同的人,也许知识结构不同,因此专长各异,需要虚心向别人请教,通力合作。例如遇到一个非常普通的单词“Schmutz”,中文习惯只用一个字的形容词“脏”,但这时需要用它的名词来表达“道路的脏x”,一时想不起来能用什么两个字的名词。问一下同行,才知道可以说“道路的脏污”。——这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知识结构或者自己的记忆突然短路,需要借助别人的能力。思维活跃和母语词汇丰富是语言转换的坚实基础。
做自己的词库 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译员,要注意词汇的积累,让自己的经验“可持续发展”。如果长期做同一行业的,词汇的积累更有必要了。可以自己做单词库,比如Excel表格,或者利用记忆工具,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记忆工具,例如 Transit。上面提到的会计报表词汇,遇到过一次,立刻保存下来,下次拿来就能用。或者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大工程,需要翻译大量同类文件,其中很多关键词汇会反复应用,但又不包括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人脑记忆还不够时,就要借助电脑了,有必要在电脑里创建自己的“电子辞典”。
德语长短句的处理 德语的句子定语、定语复句可以很多很长,句子结构与中文不同,最忌讳像机器一样逐字逐句机械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不通顺,别说让别人看,自己看也看到舌头打转也没弄懂。遇到长句子的德语时,不能按照原文的词语顺序、分句顺序翻译,而应“统观全局”,把这句看完,甚至把一段话看完,再使用短句把意思通顺地表达出来,其间应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德语里常有“Es gibt die Moeglichkeiten, dass…”句型,翻译成汉语时如果照着原来的词语顺序可以翻译成“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虽然语法也通,别人也能明白,但很生硬很别扭,翻译成“有可能……”或者“可以……”则较容易被接受。文字本来是要传达意思,在传达意思的同时,也要让读者读起来不费劲才行啊。
电脑文字编辑能力 做兼职翻译时,遇到的稿子是各式各样的,不同行业惯用文体不同,有时会遇到对自己来说很陌生的格式,翻译时不仅需要输入文字,大多数时候还需要做简单的排版编辑或者按照原稿的格式排版。德国人编写的文件格式非常规范工整,尤其是统一的商务信函格式,译者需要严格遵循。现代社会里,工作几乎不能离开电脑,所以熟练使用电脑是人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翻译也一样,虽然文字编辑不是翻译范围内的专业知识,但不可缺少。首先是打字速度。比如我们做兼职翻译时,时间一般很紧,打字速度对翻译速度的影响很大。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格式排版问题,最好能向熟练的人请教。比如我遇到复杂的数学公式,我自己不是很精通,对公式的输入比较生疏,后来我请教了一位专业人士,他帮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公式输入软件,这样我从完全不会到会,在解决了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自己的能力在各个方面得到伸展,很是高兴。这是翻译工作对译员的额外回报。
实践积累 译员做翻译时,尤其是笔译,一般与翻译内容没有实际接触,如果有机会去学习,那当然更好。实际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积累,例如到公司实习、到车间观察,工人使用的词汇与书面的可能有出入,做车间现场翻译,注意他们使用的行话,积累这方面的词汇也蛮有意思的。
与专业人交流 没有人是全才,在工作过程中,多向行业的内行请教。给工程师做翻译如果跟他们交流,能从他们那里学到许多东西,他们是专业术语的使用者,跟他们学习,不仅能使自己的翻译成果看起来更专业,而且还能加深自己对术语的理解,例如工程师解释专业术语时,能使我们的认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获得具体的认知,加深记忆。因为理解的东西能更长久地留在记忆里。
总的来说,要做好翻译,就一定要目光敏锐,深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胜任小语种的翻译工作.